敬啓者:
對於房屋及規劃地政局的批評, 海港之友現作以下回應:
1. 批評資料過時及錯誤
所有刊登於《 維港初階填海「 須 知 」》小冊子內的內容, 均從政府部門(包括政府網頁、成規會會議記錄編號2880及部門文件)、多份報章及法庭判詞節錄下來。保護海港協會從1994年成規會會議記錄編號2880之中取得被指過時及錯誤的填海圖及填海資料後,當局便再沒有其他相關文件公開讓香港市民查閱。現時政府對外公開有關填海工程的資料 (http://www.hplb.gov.hk/cr3/eng/home/) 只局限於中環填海第三期工程。房屋及規劃地政局指真正填海面積只有 182公頃,而且都是最後的工程包括中環、灣仔及東南九龍填海。可是從來未有任何正式的文件及途徑,公開讓香港市民閱覽。
因此,海港之友歡迎房屋及規劃地政局提供有效力的證明文件來證實真正填海面積將只會有 182公頃。
2. 批評忽略港府會進行嚴格的環境監管和覆核
海港之友對此批評感到遺憾,並對當局的不負責表現感到不滿。
有漁民楊先生於2003年10月8日 在商台節目《 風 波 裡 的 茶 杯 》表示,自政府開始挖淤泥工程,每天漁穫由三、四百斤跌至只得十數斤。此外,漁 民團體就早前有報告指紅衫等活魚重金屬含量偏高而促當局加強每年檢驗海產重金屬及細菌含量次數,並向公眾公佈檢驗報告。說明填海工程著實已經嚴重影響香港市民日常生活。海產受重金屬污染,市民長期食用,在不知不覺間,重金屬停留人體,對健康所做成的後果將會很嚴重且是長期性。
海港之友不滿當局只著重環評報告對重金屬污染的評估,而不理會正在進行的挖淤泥工程所做成的污染實況。
3. 批評引用錯誤例子
引述文匯報2003年10月13日的報導,現時國際金融中心一期對出已變成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因此,大會堂及紀念花園這塊填海得來的土地有可能被改變作商業發展用途。
(文匯報2003-10-13長春社主席黎廣德批評,政府往往在進行規劃時對市民作出承諾,在填海後則未能兌現,令市民難以信任政府。他指出,當政府在進行中環第一期填海工程時,曾承諾在國際金融中心對出會有幾個船型碼頭、海濱長廊,但至今卻貨不對辦。)
此致
各大傳媒
海港之友會長
徐慧玲 謹啓
2003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