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Traditional Chinese Design by Soma Creative Studio

中環海濱 – 逾九百萬平方呎的額外樓面空間
- 作者: 陸恭蕙

公民責任
- 作者: John Bowden

為何我們認為維多利亞港是不可取代和無法挽回的特別資產,也是香港人的天然財產?
- 作者: 余立基

填海對環境的影響
- 作者: 何麗莎

維多利亞港的歷史
- 作者: 鵬誠峰

維港變維河, 延禍下一代
- 作者: 蘇民峰

 

填海對環境的影響
作者:何麗莎

 

在香港居住多年的上一代,會以每年在維多利亞港舉辦的活動來記憶海港,這些活動包括刺激的渡海泳及有趣的龍舟競渡;以前人們在維港的碼頭上釣魚及吃 魚,現今維港充滿臭味及危害健康,香港人已不敢想像可以品嚐從那裡釣上來的魚獲,更遑論在維港游泳!填海長久以來確實奪去我們很多海港的樂事。


水和沉積物的質素

維 港水質的下降在七十年代最為顯著,因為當時香港正進行工業化,工廠(例如電鍍廠和漂染廠等)也沿?維港急速發展,有毒的工業廢物經過低級處理或未經處理便 直接被棄置於海港。今天,工業廢物進入海港前,工廠必須先適當處理廢物,另一方面,很多工廠因為香港的營運成本高昂而北移到大陸。但是,多年來釋放出的有 毒物質,例如重金屬及有機化學物,仍然埋葬在海底的淤泥內。

另一個水質下降的原因是維港附近不斷?加的居住人 口,本來任何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統都能吸收一定數量的污水,甚至在污水中蓬勃發展,然而,香港海港的污染情況早已超越了它的承受能力。填海逐漸收窄海港,減 少了潮水的沖刷活動,但沖廁的數量卻在?加,沖廁水進入海港造成惡劣的水質及有限的海洋生態,這是因為海水缺乏氧氣、含菌量高、阿摩尼亞的含量亦高,在舊 啟德機場歡迎旅客的那股「著名」的海港惡臭亦是因此而起。

直到最近,政府才建議新的策劃性污水收集及處理系統,好消息是此舉顯然改善水質,尤其是維港東部的水質。進一步的填海工程將減少潮水的沖刷活動,而維港亦會維持在一個不健康的水平。


天然生態系統

海港不只是航運業的進路、舉行康樂活動及空氣流通的露天地方,以及旅遊景點,它也是一個天然的生態系統。幾百年以來,維港一直是個重要的捕魚區,到今天為止,它仍然是天然的海洋及海岸生物棲息地的一部分。

自 從早期人口開始聚居在香港島,填海、挖泥、過度捕魚及污染便對海港造成損害,但與此同時,很多海洋生物仍以維港為家。我們可以偶然看到粉紅色的海豚,雖然 它們在青馬橋的西面更為易見,我們亦可在維港的外圍看見漁民用拖網捕魚,一群群慣於遷徙的鯨魚也曾經常常在馬灣海峽一帶露面,到今天仍可偶爾看見它們的蹤 影。

填海對野生動物及生態系統的損害是多方面的,天然海岸線的失去令重要的生物棲息地失去,原有海岸線上一些淺水的小沙灣或石堆,都是在潮水漲退之間生存的生物覓食的好地方,現在都不復存在。填海後在海岸多處建造的海堤堅硬、畢直及不天然,不可能幫助生物生長。

維 港水底內受到重金屬及有機化學物嚴重污染的一層層厚厚的淤泥──這是以往香港工業發展的後遺症──會在填海工程進行挖泥時被挖走,之後才傾倒乾淨的粗沙入 海港。挖泥工程把受污染的淤泥攪動,一些污染物便會被釋放到水中,最後進入食物鏈。雖然政府嚴格禁止在維港捕魚,但不要忘記,魚類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而 潮水的活動也會令污染物擴散開去,危險的有毒物質可以在食物鏈中累積,最終污染本地捕獲的魚類。

被挖起的淤泥──不論是否受到污染──都被運載到赤?角機場附近的一個地方棄置,該處是粉紅色海豚賴以生存的地方,鄰近也有一個海岸公園。雖然政府的研究顯示把受嚴重污染的淤泥傾倒入海床的一個大洞不會額外污染該地方,但這肯定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活動。

最後,填海造地本身需要乾淨的粗沙,該些粗沙往往從其他不同及更為原始的海床挖出,對珊瑚及其他在海底生活的生物造成損害。


圖表:填海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之略圖

 

在海面浮動的垃圾

從船隻拋進或是從渠道沖入海港的垃圾也污染維港,也危害海洋生態及航運業。填海可以在海港造成一些「死位」,這些「死位」內沒有水流沖刷的活動,容易堆積垃圾,這些垃圾可以令魚類及其他海洋生物窒息,亦阻礙氧氣的供應,要清理它們則是一項十分耗費人力的工程。


空氣質素

維 港也影響城市的空氣質素,它的好處在於提供一條走廊,讓空氣流入及讓累積在市內的廢氣流走;它的壞處則在於成為一條交通走廊,供數以千計由柴油推動的船隻 行駛,這些柴油船隻大多缺乏維修,並且使用工業用柴油。與道路上行駛的車輛比較,噴黑煙的船隻卻沒有受到嚴懲,引致海港內煙塵翻滾的情形比比皆是。

 

Copyright © 2009 Friends of the Harbour. 海港之友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網站導覽